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政治地理经常出现: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4-01-09 17:33:28工业1

一、政治地理经常出现: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分别是什么意思?

消费升级就是消费水平的提高;产业转型就是消费的产品变了,你生产的产品也要变,即转型

二、为什么未能在近代完成社会转型?

中国未能出现向近代工商业社会自发转型,主要是由于地理条件不适合基本产品市场的发展。

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的人口增长导致边远地区开垦。西欧地区间气候差异大,加上新老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使人们生产了有差异的产品,刺激了交换的欲望。西欧水路运输方便,差异产品能够实现异地交换,于是形成了辐射范围广阔的基本产品交易市场。市场发展带动了生产扩大、分工发展、技术进步乃至制度变革。

商人在甲地收购产品运到乙地零销,直接目的是赚取购销差价B,抵偿交易费用J、运输费用Y后就是他的纯利润L:L=B-Y-J,纯利润越高就越能激励商人从事异地购销活动。如果把购销差价看做两地生产成本的差额,那么市场发展的条件就归结为“产品差额大”、“运输费用低”和“交易费用低”。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世界上普遍形成了南北方向的气候差异。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气温和降水还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差异。于是西欧气候大体呈网格状分布,各个方向气候差异都较大。气候差异大引起基本产品差异大,结果A地适合生产粮食;B地适合生产葡萄;C地适合生产鱼类,D地适合饲养牲畜,E地适合生产木材,F地适合生产苹果,G地适合生产蔬菜。由于大部分地区可以利用水路运输,于是基本产品的交易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根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的资料,15世纪法国波尔多附近葡萄酒的出厂价为每桶5里弗,运到波尔多的短途陆路运费为1.5里弗,交纳出口关税2.5里弗,装船运到英国港口运费为2.5里弗,支付进口税费1.5先令(折合0.21里弗),批发给当地商人每桶14里弗。购销差价为9里弗。以产地价格5里弗为基数,购销差价率为180%.其中运费(4里弗)用去80%,税费(2.71里弗,属于交易成本)占54.2%,经营利润(2.29里弗)为45.8%.可见由于两地间“产品差额大”,抵偿不菲的运输费用(因为有一段短途陆路)和高额的交易成本后仍有可观盈利,这就吸引众多商人参与葡萄酒的异地购销活动。

西欧其它农林牧渔基本产品的成本差额也很大。例如英国与尼德兰优质羊毛的购销差价率超过50%(用于羊毛本身价值高,50%的购销差价是在够高了);英格兰木材和波兰产地的购销差价率为100%;造弓的木棍在英格兰与产地但泽的购销差价率为264%;厚模板在英格兰和但泽的购销差价率为250%.产品差额如此之大,抵偿运输费用和交易成本后仍有可观盈利,激励商人从事异地购销活动。

不过运输途中多如牛毛的过路费、过桥费、过境费等额外负担却也严重阻碍了市场发展。中世纪法国卢瓦河、萨穆河、奥斯河、罗恩河、加龙河上有数不清的收费站。国际河流莱茵河12世纪有收费站19个,13世纪末约有35个,14世纪末增加到50个左右,15世纪末有60个以上。15世纪晚期塞纳河“对航程200英里以上的谷物所征收的税超过其销售价格的一半”。尽管如此,西欧基本产品的贸易却仍然发展了起来,这反过来又表明那里产品的成本差额抵偿运输费用、交易费用和沉重的额外负担后仍然有利可图。

古代中国没有地区间的差价数据,这使我们无法估算成本差额。但成本差额反映的是地理条件的差异程度,由于地理条件几千年来变化不大,所以现代成本差额数据就具有借鉴意义。

2006年新乡与武汉小麦的成本差额率约为68%.按骡子驮运小麦200公里运费相当于产地价值计算,这一差额率就只能运输136公里的距离,就这还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和经营利润(即假定两者为零)。可见小麦无法实现异地交换。江南稻作区也是如此:2012年赣江下游的九江与赣江上游的赣州,稻谷的成本差额率仅为8%,微不足道的产品差额率连10%的交易费用也负担不了(不够购销人员的工资),于是利用赣江水路也无法实现异地交换。

商品能够承受的运输距离与其本身的价值密切相关。金银、珠宝、丝绸、茶叶、毛皮等高值货物能够承受远距离的运费,而木材、水果、蔬菜等低值货物则无法承受远距离的运费。由于中国粮食无法实现异地交易,于是比粮食价值还低的农、林、牧、渔产品也就更无法实现异地交易了。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辐射范围广阔的基本产品交易市场,原因就是如此。缺乏市场发展的激励,生产扩大、分工发展、技术进步、科学诞生、制度变革等等就都无从谈起,当然也就谈不上向近代工商业社会自发转型了。

三、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包括哪些?

人文地理知识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册四个单元和高二教材(限选第一册)五个单元之中,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中的系统人文地理知识,并与自然地理基础知识(高一教材上册),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三教材限选第二册),共同构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学科体系,为完成地理学科在高中学段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奠定基础。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选取的内容属于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动。这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会考中大约占了60%。

  高一地理下册4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农业和工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揭示了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述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揭示了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必须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为完成社会的运转、揭示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必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活动和人类地理环境的双向影响。尤其是环境问题,学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触。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选修课教材,侧重讲述人文地理的非经济领域,该知识结构可分为五部分:即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讲述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内容;第二单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这一单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讲述了各种文化事物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识;第四单元“旅游活动”阐述了旅游活动与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则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的经济、技术进行分析,阐述政治地理知识。这五部分内容依次递进,囊括了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现象。此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拓宽人文地理知识,并加深对地理区域研究的认识,特别是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使学生们认识到,现代社会,除了经济的增长外,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这些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四、顺德是向北发展还是向南发展?

顺德是广东省佛山市下辖的一个城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中心。关于顺德是向北发展还是向南发展,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顺德的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其中家电、家具、餐饮、旅游等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消费升级和智能化的趋势,顺德市的市场正在向着高质量、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型。

 

从地理位置上看,顺德北部是广州市,南部是中山市和江门市,向北发展可以更好地融入广州都市圈,接受广州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向南发展则可以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总的来说,顺德的发展方向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lengcanghe.com./jjfa/gy/229480.html